气象墒情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一、概述

      以前我国传统农作物的监测,全靠人工现场调查。每个农作物生产地均建有多个调查监测点。人工监测有很多不足: 一是慢,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二是凭经验估量猜测,不是很准确。特别是遇到低温、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往往预判迟缓,采取的技术措施难免滞后。如今,物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完善,人工监测被智能化监测逐渐取代,进入信息化农业时代。为了提高农牧业抗旱管理水平,快速掌握土地旱情动态,避免或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逐步建立起广泛覆盖的环境墒情监测系统已经成为相应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系统特点

     
      气象墒情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针对农业、林业、电力、交通、油田、沙漠、科研、自然灾害的气候监测而研发生产的。

      其系统包含监测首部,现场采集监测传感器,手机APP及农业云物联平台远程监测,可监测采集空气质量,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PM2.5等,可监测噪音、空气温度、湿度、照度、大气压、风速、风向、雨量、土壤墒情、水质等环境参数。


三、系统设计原则


1) 实用性:环境监测站地理位置分散,因此采用覆盖广泛且无距离限制的GPRS网络高信号采集;

2) 实时性:采用最新的通信和软硬件技术,建立了清晰和合理的系统架构,可以实现多线程的远程并发通信,在短时间内,可以让成百上千台的数据采集终端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监测和远程调度,实现故障信息的及时报警。
3) 可扩充性:可以进行系统或模块的无限扩展,便于长期的升级和维护,延长系统的寿命,通过更新部件,能让系统一直存在下去,而不至于整个系统瘫痪,造成大量的投资损失。
4) 易维护性:系统可对远程数据采集终端执行相应的远程操作命令,包括远程参数设置,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终端复位、远程软件升级等。
5) 操作简易性:系统软件功能完善,模块化、图形化设计,操作简单方便。
6) 性价比高:该系统专为气象墒情环境监测量身定制,充分考虑到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业务需求。


四、首部功能

       气象墒情环境监测系统是由农业云物联及APP,环境监测首部和各类传感器组成,包括LED显示屏、立杆和安装支架等。

1) 数据中心(农业云物联平台):主要由PC机客户端和服务器构成,它实现对数据的接收、存储、显示、数据请求以及曲线显示、报表打印输出等信息管理工作,能进行特殊情况的监测预警以及通过客户端软件方便地访问实时和历史数据。
2) 环境监测首部站点:实时将现场的空气温度、湿度、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照度、雨量、空气质量等数据采集到终端内,根据实时数据实现采集点现场的自动预警功能。
3) 用户端(农业云物联APP):通过智能手机APP访问数据中心,远程采集现场实时数据。

更多案例